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7日 09:42
信息来源:威海市档案馆
浏览次数:
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是档案工作四个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原副局馆长付华近期出版专著《安全:档案工作的生命线》。该书收录180多个案例,对档案安全风险来源及表现进行了深入分析,既是理论创新的学术著作,更是指导实践的参考书籍。为了方便浏览了解该书内容,经作者同意,编者对重要章节进行摘编,以飨读者。
共和国成立初期发生的毁档事件
在建设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初期,社会档案意识还不是很高,一些地方和人员还认识不到档案的重要作用,全国发生了不少随便处理和销毁档案的事件,以致国务院不得不多次发出通知,要求对历史档案“片纸只字不能销毁”。即使如此,销毁、损毁档案的事件仍是屡有发生。
一是错误销毁档案。由于意识不到档案的重要作用,不少地方把保存档案看作为一种负担,因而错误地销毁了不少档案。1957年3月14日,当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的曾三针对一些学校和机关错误地出卖和销毁历史档案的事件专门给国务院打了一个报告。根据这个报告的统计,公路总局错误销毁档案81箱,在上海的招商局销毁档案120多箱,二机部下属厂销毁档案200多箱,广西某县将百余斤档案当作垃圾肥料使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在战备思想的指导下,全国的许多档案保管机构进行了档案的“精简”工作,当时提出来的口号是档案室要能够“挑着走”,档案馆要能够“拉着走”。一些档案室销毁档案90%以上,一些档案馆销毁的档案达到一半以上,个别的达到70%-80%。湖南某县档案馆1969-1972年三年时间“搞了两次大清理、大销毁,毁掉了3000多公斤档案。”国家档案局原副局长刘国能曾经感慨:“全国有3000多个国家档案馆,如果每馆平均销毁500公斤档案,全国是一个多么大的数字。”
二是保管不善导致档案被毁。1963年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工作会议报告中说:“在一九六二年战备工作中,有些地方就发生了乱烧和丢失档案的现象。不少机关对档案的安全保管有所忽视。武汉长江规划办公室在档案资料库房的地下室存放汽油,因汽油爆炸,档案库房被炸塌,使档案资料遭受严重的损失。”除去了对档案的任意销毁之外,还有一些地方对档案不够重视,任由档案自生自灭,比如“伪招商局的档案,在1949年上海解放后,由上海市军管会航运处接管存放于地下室内,由于保管条件很差,被狂风暴雨摧毁,除挽救清理出6箱外,其余120多箱因损失过重即卖给造纸厂了。”
三是档案泄密失密事件。1956年国家档案局《关于目前档案工作情况和今后工作安排的报告》中说:“由于文书处理和档案工作制度不健全,也造成了许多泄密、失密的空隙。如轻工业部某下属公司搬家,某些单位就把一些有关生产和人事的材料当废纸扔掉了,幸被保卫部门发现,未造成泄密。又如,江苏某市公安局,在一九五五年六月下旬竟然把一批机密文件和公安材料当废纸和垃圾一起扔到外面垃圾箱里。至于把某些文件草稿、原稿、重份文件杂在废纸里出卖或乱扔而没有销毁制度的现象仍是一个很普遍的严重问题。”
摘自《安全:档案工作的生命线》,中国文史出版社2025年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