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3日 14:45
信息来源:威海市档案馆
浏览次数:
劳动中的互助,是境内农民世代传承的良俗。春耕秋获、通力合作则是农民劳动互助的主要形式。劳动互助,一般有“搿伙”“搿犋”两种方式。“搿伙”,就是忙收忙种季节,劳力少的几家自愿联合,以互相换工的形式轮流为各家干活,名为“搿伙”或“傍工”。“搿犋”,是有役畜的农户和有车或犁等农具的农户合在一起共同使用,名为“搿犋”,也叫“插犋”。这些互助形式虽然主要在每年忙收、忙耕和忙种时发挥作用,但一经组合,就比较固定,往往数代延续,历久不散。
勤劳纯朴的老农(20世纪初)
此外,农村邻里间还有一种遇事相帮的互助,俗称“帮忙”。如修盖房屋,挑水、和泥、递料等“当小工”的活几乎全是邻里义务帮忙,无须花钱雇人。至于平日借驴推磨、压碾、走亲戚,在邻里间更是习以为常。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根据地、解放区,这种传统的互助形式,发展为有组织地为烈属、军属家庭“代耕”“代种”和挑水、送柴等,成为农村互助活动的新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