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年02月02日 06:43
信息来源:威海市档案馆
浏览次数:
腊月二十三为“小年节”,俗称“过小年儿”。这天的主要活动是祭送灶神上天,所以又叫“祭灶节”。灶神俗称“灶王爷”,雅称“东厨司命 ”。旧时家家灶间东壁上都供着和年历印在一起的灶王爷神像,俗称“灶祃老子”“灶祃头儿”。 相传此日灶王爷上天报告所在人家一年的善恶功过,民间谓之“上天告状”。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保佑来年一家平安,是日傍晚的祭灶仪式十分隆重。家家户户在灶前摆好供桌、供品,还要恭读祭文。清康熙《威海卫志》载,祭灶文为“祝曰:灶神为一家之主,凡人不知左右,恐致渎亵,上天之时,少说是非,多带五谷。随愿。叩祝。”据说灶神上天后,于“初一黑夜”回来,故童谣有“骑着马,拿着鞭,灶王老子上西天,再等七天回来过大年”。送灶后,家家抓紧置办“年货”,谓之“忙年”。
据清康熙、乾隆时期各版《威海卫志》所记载,旧俗中,过了腊月二十三,下界诸神都上天向玉帝“述职”。此后直到过大年这几天,人间凡有所为“百无禁忌”,有嫁娶等大事,皆不需查“黄历”择好日。所以过去民间嫁娶,多在年底这几天,俗谓之“乱遂日”,或“乱丝日”。
新中国成立后,祭灶习俗渐废,到20世纪60年代绝迹。但“忙年”和制作食用甜黏食品之俗仍存。年底结婚的习俗则直到20世纪80年代前,在境内农村仍较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