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8日 09:11
信息来源:威海市档案馆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国家强大要靠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多年来,历届威海市委、市政府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不断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体系,千方百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在大抓经济工作鲜明导向下,我们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威海工业发展历程及经济布局变迁,为提升产业集群整体发展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威海的工业起步较晚, 解放前境内的工业主要是以手工业为主,行业门类较少。新中国成立初期,威海工业发展仍然缓慢。1956年手工业和私营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劳动力的集中促进了工业的规模化发展和行业门类的扩展。20世纪70年代起,威海创新“母鸡下蛋”“产品扩散”等工业发展方式,轻工业得到迅速发展。至1978年,境内工业形成以制革、纺织、造纸和地毯、食品、五金工具加工制作等为主要行业的轻工业和以机械、化工、冶金、建材、电力等为主要行业的重工业发展格局,巩固了威海的工业基础,为今后的发展积蓄了力量。
威海造钟厂校对车间(1976年)
“六五”计划时期:调整工业结构(1981—1985年)
“六五”计划时期(1981—1985年)
“六五”计划期间,威海根据城市特点和已有发展基础,调整工业结构,确立了提高轻工业比重,降低重工业比重,工业生产应逐步向轻型的、耗能低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发展,重工业生产将转向为轻工生产和出口生产提供必要的机械设备的战略。
这一时期,威海大力发展消费品生产,主要行业是服装鞋帽工业、塑料制品工业、皮革及制品工业、生活用机械工业、纺织工业、工艺美术、食品工业。主要产品是平板玻璃、水泥、胶鞋、铅笔、火柴、饮料酒、轮胎、地毯。建设了地毯二厂、地毯毛纺厂、塑料网丝厂、钙塑材料厂、罐头厂、乳品厂等工厂,并很好地发挥了效益。
1985年5月6日,威海轮胎厂生产的工程机械轮胎下线,结束了山东省不能生产工程胎的历史
“七五”计划时期:发展重点行业、拳头产品(1986—1990年)
“七五”计划时期(1986—1990年)
这一时期,威海着力搞好工业结构调整,打破部门、地区、所有制界限,按行业组织企业群体或企业集团,围绕轻纺、电子仪表、化工等重点行业、优质名牌、拳头产品,组织城乡一条龙生产。
主要发展的行业和产品是:以罐头、啤酒、乳制品和糕点等产品为主的食品工业;以钓鱼竿、塑料壁纸、无纺塑料布、钙塑材料等产品为主的塑料工业;以地毯、满工锁扣、玻璃、陶瓷、刺绣等产品为主的工艺美术工业;以电脑电话、数显量具、气动元件、石英钟等产品为主的电子仪表工业;以丙纶长丝、毛呢等产品为主的纺织工业;以高效潜水电泵、分马力电机、印刷机等产品为主的机械工业;以平板玻璃、水泥等产品为主的建材工业;以微胶囊、氨基酸、高档药品等产品为主的医药行业;以汽车胎、工程胎、胶鞋等产品为主的橡胶加工工业。
“七五”计划结束后,威海工业拥有33个大行业、143个中类行业和256个小类行业,初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威海陶瓷厂工人在生产瓷器(20世纪80年代)
“八五”计划时期:培植主导产业(1991—1995年)
“八五”计划时期(1991—1995年)
“七五”计划期间威海工业发展较快,但缺乏具有威海特色的主导产业。“八五”计划时期,威海根据本地工业基础、发展特点,选定机械电子工业作为威海的带头产业,食品、化工、纺织工业为支柱产业,集中力量对这些产业进行系统的技术改造,加速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覆盖率,形成较强的竞争实力和出口创汇优势。同时重视建材、塑料、工艺美术、黄金等出口加工工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和发展。抓住有利时机加强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重点开发电子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并逐步产业化。
“八五”计划期间,威海工业迎来快速发展时期,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7.4%。1995年,全市工业企业达到7600多家,其中镇以上工业企业1400多家,固定资产原值达到145.4亿元。
威海印刷机械厂印刷机装配车间(20世纪90年代)
“九五”计划时期:培植五大支柱产业(1996—2000年)
“九五”计划时期(1996—2000年)
这一时期,威海市委、市政府提出培植现代海洋、机械电子、化工、建筑、旅游五大支柱产业,形成基础稳固、技术先进、优势突出、相互协调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第二产业:现代海洋产业,围绕建设“海上威海”,大力发展海上养殖业、远洋捕捞业,加快发展海洋生物、海洋食品与药物、海洋化工等新兴产业。机械电子工业,发展汽车工业、电器机械工业、现代基础机械工业、传输设备工业、仪器仪表工业等五大系列产品,形成通讯终端产品、办公自动化产品、微电子基础产品、电子节能产品等四大生产基地。化学工业,重点发展橡胶化工、石油化工、医药化工、农用化工、基本化工和精细化工六大系列。建筑业,拓宽建筑市场,强化质量管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大力培植支柱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建材、纺织、食品、塑料和工艺美术等工业产业。
2000年,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67亿元,是“八五”计划末的2.4倍,年均增长18.7%;完成工业增加值234亿元,是八五”计划末的2.7倍,年均增长21.6%,工业增长质量与效益有较大改善。
北洋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车间(2000年)
“十五”计划时期: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2001—2005年)
“十五”计划时期(2001—2005年)
这一时期,威海市委、市政府提出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的指导思想,进一步确立了工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龙头地位。
2003年,威海提出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等“三大基地”的战略构想。制造业方面,重点发展运输设备、电子信息、机电工具、轻工纺织服装、食品医药五大产业群。独具特色的产业新体系,有效聚集了各种发展资源,形成了新的发展动力。
为打造制造业发展载体,威海努力打造园区建设平台,集中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工业园区,使企业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针对威海制造业企业规模小、群山无峰;产业聚集度低、产业链比较短等问题,威海先后印发《关于实施百企登峰攻坚计划的意见》等文件,对一些企业实行政策倾斜、重点扶持,在全市形成工业企业“群山争锋”的局面,一大批具有较高知名度、能够代表威海制造业水平的名牌产品和企业集团脱颖而出,重点骨干企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2002年8月28日,威海魏桥科技工业园奠基
“十一五”规划时期:提升产业聚集度(2006—2010年)
“十一五”规划时期(2006—2010年)
“十一五”规划期间,围绕五大产业集群,威海更加注重产业链条延伸和产业聚集。为加快城区工业园区化步伐,威海加速实施“退二进三”政策(第二产业从市区退出,发展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鼓励引导市直工业企业到市政府规划的园区内投资建设新厂区。通过搬迁改造,形成了医疗器械园区、碳纤维产业化园区等十大高端产业园区。
通过实施“百企登峰攻坚计划”“银企互动工程”,威海全面支持重点企业做优做大做强,集中力量扶持了“威高”“山花”“金猴”“蓝星”“华夏”等一批龙头企业。2010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1072家,比2005年增加497家;过10亿元的企业达82家,比2005年增加51家;过50亿元的企业5家,过100亿元的企业2家。
2006年2月28日,黄海造船有限公司交付的我国首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客滚船“渤海金珠”号下水
“十二五”规划时期:“3+4”产业集群(2011—2015年)
“十二五”规划时期(2011—2015年)
这一时期,威海谋划实施了“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战略,进一步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整体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为进一步培育膨胀新兴产业集群,威海制定产业集群“3+4”发展战略,实施培育壮大新信息、新医药、新材料及制品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改造提升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运输设备、纺织服装四大传统产业集群的思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立足高端定位,实施重点突破,四大传统产业集群,推动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十二五”规划末,威海全市制造业企业总资产达4099亿元,比“十一五”规划末增加了近一倍。集群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四大传统优势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过6000亿元,增长7%,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87.8%。威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医疗器械、轮胎、渔具、智能终端及打印设备、海洋食品、地毯等生产基地。
威海广泰地面设备在上海浦东机场(2012年11月)
“十三五”规划时期: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2016—2020年)
“十三五”规划时期(2016—2020年)
这一时期,威海深入实施“产业强市、工业带动”战略,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推动三次产业协调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着力重点产业做大做强,威海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碳纤维等复合材料、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时尚与休闲运动、康养旅游七大产业集群,加快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向创新链高端转型、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七大产业集群中有四个产业集群列入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重点培育支持名单,三家企业列入集群领军企业库重点培育支持名单,形成了医药医疗器械产业链、纺织服装产业链等10条优势产业链。
威海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2020年)
“十四五”规划时期: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2021—2025年)
“十四五”规划时期(2021—2025年)
“十四五”规划时期,威海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对标全省“十强”产业发展方向,威海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等八大产业集群,聚力打造医药医疗器械等10条产业链。
着眼实现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目标,威海积极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精准务实的政策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要素集聚的创业环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积极全面融入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全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不断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争当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2年7月15日,富士康威海科技工业园启用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