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上展厅>威海老洋房
刘公岛同甡裁缝铺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1日 11:59

信息来源:威海市档案馆

浏览次数:

刘公岛同甡裁缝铺

同甡裁缝铺 (1938年)

老洋房资料

地   址:刘公岛水师广场

原用途:商业店铺

后用途:饭店、商店

建造年代:1930年

拆除时间:2003年

该建筑是华商在刘公岛开设的成衣店,主要为英国海军和外侨制作服装并兼营服装修补业务。该商号成立于1910年前。成立之初,不懂英文的店主让英国人给起英文店名,英国人见其大腹便便,就写下了“Jelly Belly”几个英文字母。这个含有“大肚子”之意的英文词,明显地带有调侃意味,但店主并不知情,制成招牌挂出后,众多路过此地的西方人都好奇地登门光顾,一时间顾客应接不暇。后来有人告知其英文之意,并建议改换英文店名。店主见生意红火,不但坚持不改,而且还庆幸这个店名带来的好运。后来,“Jelly Belly”也就成了店主的代名词。缀着“Jelly Belly”商标的成衣,因制作精湛、质量很高而在外侨和英国海军官兵中享有了知名度,其店名也在英海军驻华舰队官兵的回忆文章中时常出现。

改为饭店时的同甡裁缝铺(1990年代)

很少有人知道店主的真实姓名,英国人的回忆文章也都是以Jelly Belly相称,Jelly Belly的身世及最后的命运也变得扑朔迷离。皇家海军少将米勒(Miller)在回忆1920年来威海卫的文章中讲到,Jelly Belly裁缝师似乎已经去世了。刘公岛最后一任医官长帕姆弗雷特(Pomfret)海军少将的妻子卡琳·帕姆费雷(Carlene Pomfrer),在其回忆录中提到,1940年撤离刘公岛时,“当地居民有几位去了香港,其中包括Jelly-Belly裁缝商”。而在同一篇回忆录中,卡琳又提到,听说他们走后,他们家的佣人“Yenza被日本人带到铁码头处砍了头,Jelly Belly裁缝也遭到了同样的厄运。”Jelly-Belly去了香港又回来了还是怎样,文章没有交待。1946年7月30日《新威日报》刊发的《刘公岛散记》中,出现了Jelly-Belly疑似店主的姓名,文中提到,刘公岛解放后,斗争了同生洋服店恶霸朱冗荣。三个时期的Jelly-Belly,四种不同的结局,因资料有限,结果无法确认。

拆除前的同甡裁缝铺(2003年)

该建筑是1930年前后修建的裁缝铺铺面,这之前的铺面是在东侧的面包房。

远眺同甡裁缝铺(2003)

该建筑2003年修建刘公岛水师广场时被拆除。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