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律法规>档案知识
推动档案编研开发 助力档案文化建设——档案文献编纂学术委员会学术发展的回望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17日 10:51

信息来源:威海市档案馆

浏览次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儿女战胜种种艰难险阻而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保存于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部门中浩如烟海的珍贵档案,正是“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真实记录。而紧密围绕档案所开展的编辑与研究是深入挖掘档案社会价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基础工作。

在中央国家机关和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部门中,有一批“身在故纸堆,心中有宗旨”的专业人才,他们坚守兰台,笔耕不辍,为档案编研开发与档案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让社会大众更好地了解档案编辑与研究工作,认识这样一群专家学者,感受他们耕耘兰台的艰辛与收获成果的喜悦,本报文化版从即日起,开设《档案文化漫谈·编研心语》专栏,特邀请数位多年从事档案编研工作的专家,依据其编研工作经历,分别从不同视角道出他们的编研心语,畅谈讲好档案故事的独特感悟,与读者分享他们为守护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今世无悔筑兰台”的践行!

档案不仅是历史脉搏的记录,同时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档案文化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主要标志,是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直接记录,是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档案的原始性、唯一性、系统性、丰富性,决定了档案在服务国家中心工作、服务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百姓多元生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此生有缘守龙柱,今世无悔筑兰台。笔者1983年自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从事明清档案编研工作。2006年至2021年这15年间,根据组织安排,持续担任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献编纂学术委员会主任。在兰台耕耘的日子里,亲眼见证并亲身参与了档案编研开发与档案文化建设的学术发展,从中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学识,分享了友谊,个人的情结和志趣也始终在档案文化建设的天地里。

长期以来,档案文献编纂学术委员会依靠专家群体的智慧,围绕档案文化建设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在促进业务交流、提升编研水平、催生人才成长、启迪创新思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档案文献编纂学术委员会的集体研究成果,2007年出版研究文集《档案编研论稿》,2010年撰写刊发《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报告》,2012年撰写刊发《档案编研工作与文化发展战略》,2014年撰写刊发《档案文化建设的时代特色和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9年出版研究文集《档案编研开发与档案文化建设》。这些集体研究成果,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部门推进档案编研开发与档案文化建设的新经验与新理念。

随着档案文化全面融入社会的各个层面,档案编研开发的理念正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系列化的鲜明特色。在档案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档案文献编纂学术委员会与时俱进,主动作为,实施跨单位、跨领域档案编研业务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档案文化深度挖掘,努力把档案文化开发引向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从而推出了诸多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同时也涌现出一批档案信息开发利用领域的专家人才。档案文献编纂学术委员会以协调组织档案文化建设活动为主要职责,已经成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者广交朋友增进友谊的纽带,开阔思路加强交流的窗口,提升学识研讨业务的沙龙,相互支持开展合作的平台。

回望从事档案编研工作数十载的心路历程,感悟投身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风雨春秋,笔者对档案文化建设有这样几点思考:

其一,要坚定筑牢档案文化建设的政治意识。从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来看,以史治世,鉴往知来,是我国千百年来治国安邦的政治传统和文化传承。从档案工作的性质和内涵来看,我们所从事的档案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服务性、基础性。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是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必不可少的环节。档案文化建设不仅要讲政治,而且是离不开政治。在档案文化建设中,要将恪守政治意识作为根本职守。既要大胆讲政治,又要善于讲政治,要把讲政治实实在在融入档案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和各个角落中去。党和政府明确要求,要把“死档案”变成“活资料”,要使档案馆变成“思想库”。作为档案人,我们务必做到身在故纸堆,心中有宗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在档案文化建设中自觉增强政治敏锐性。要以坚定的政治立场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以敏锐的政治眼光发现热点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主动服务国家大事,以鲜明的政治观点剑指历史虚无主义,以严格的政治标准解读和用好档案铁证。实践证明,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是档案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

其二,要不断强化档案文化建设的创新意识。档案文化建设无疑要讲继承,这包括经验的传授,知识的传承,成果的延续。就此而言,档案人尤须尊重历史,尊重前人。同时,档案文化建设又不能总唱同一首歌,不能总是涛声依旧。为此,档案文化建设要不断创新,须放宽眼界,须有前瞻性,须与时代合拍,这种创新体现在如下三个层面:首先是理念上创新,要打开档案文化建设的新视野。既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又要面向社会、走向大众,打造地方和行业文化名片;还要放眼世界、迈出国门,进行多种形式的国际文化交流。其次是方法上创新,开辟档案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我们已经步入新的时代,要注重由传统的纸质出版转变为数字化多媒体应用,由“平面”成果转变为“立体”运作,由一次性单一出版展览转变为多层次多形式系列化开发。第三是技术上创新,与时俱进搭建档案文化建设的新平台。在数字化方面,要致力数字档案的整合利用,并将档案工作成果及时数字化。在网络化方面,实现线上公布、电脑检索、远程利用。在信息化方面,不断构建和完善档案开发利用的信息库。现代社会经济文化迅猛发展,呈现出多元化、休闲化、信息化的态势,为档案开发工作创造了难得的发展契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档案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这一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树立“大编研”意识,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全方位、多元化地拓展档案开发利用新天地。

其三,要持续提升档案文化建设的社会意识。在档案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要广开思路,主动自觉地服务国家中心工作,贴近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和地方区域发展的实际需要,深入研究和发掘档案中所蕴含的信息资源,认真探索档案资源开发与国家中心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和着力点,建立起与重点服务、热点服务相结合的档案开发模式,倾力打造具有一定政治站位的档案文化精品。档案文化建设要不断迈上新台阶,就要坚持面向社会:一是在视野上,主动寻找和借助社会才智,由“借资”到“借力”再到“借脑”,通过走开放式社会化的档案文化开发之路,拓宽档案文化产品渠道,提升文化品位和学术质量。二是在形式上,由“关门”独家编研,转变为“开门”多家合作,不是档案部门独家,而是与社会多家合作,寻求跨单位、跨行业的纵横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三是在内容上,依托和立足馆藏档案,同时适度吸纳社会文化资源作为补充,以求推出更完整系统的文化产品。合作不是谁动了我的奶酪,而是充分利用各方优势,共同把档案文化开发这个蛋糕做大,开放合作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档案文化开发之路。新时期的档案人,正推动档案文化成果更通畅地走向社会,实现档案最大的社会效益,让幽深禁秘的档案“走出来”“活起来”“亮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国家文化繁荣兴盛的发展战略,需要档案文化的助力,同时也为档案文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和广阔舞台。迈步新时代,我们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提升档案文化意识,不断发掘档案文化内涵,努力打造档案文化精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更积极的独特作用,矢心潜志共筑中国梦!

文章来源:《中国档案报》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