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业务指南
奋进“十四五”:体现人民立场,走向更加开放的档案利用体系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10日 10:27

信息来源:威海市档案馆

浏览次数: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绘就了新时期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蓝图。《规划》把坚持人民立场作为“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必须坚持的5条工作原则之一,提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档案工作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建设好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的总体要求。明确到“十四五”结束时,档案利用服务要达到新的水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档案服务理念深入人心,档案开放力度明显加大、共享程度显著提高、利用手段更加便捷,档案资政服务、公共服务、文化教育能力明显提升”。其中,以“充分实现档案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为导向的档案利用体系建设,就推进档案开放、提升档案利用服务能力、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等提出了一系列工作要求。导向清晰、目标明确,亮点频出、干货满满。

坚持人民立场

1.实现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

档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体人民的集体记忆。档案开放既是法定要求,也是扩大档案利用的最重要手段,更是档案工作“走向开放”最具有标志性和根本性的工作。《规划》把加快档案开放作为档案利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档案开放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了“实现档案开放审核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的目标任务。国家综合档案馆作为档案开放最重要的主体,应积极履行法定职责,加强档案开放审核,把每年开放审核档案作为常态化工作任务予以落实,切实承担起向社会开放档案的责任和义务。档案开放,并不单纯是档案馆的工作,各级档案主管部门也应发挥党委部门工作优势,协调推进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依法建立健全档案开放审核建议机制,在档案形成单位和国家档案馆之间形成档案开放合力,推动健全并不断完善全过程、全链条的档案开放工作机制。国家档案馆既要做好到期档案的开放工作,也应结合实际依法提前开放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类档案。其他档案馆也可根据社会需要向社会开放档案,努力增加档案利用供给。最近,国家档案局正以扩大开放为导向,积极推进《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等有关档案开放的规章制度修订工作,相信随着新修订的档案法和《规划》的实施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的修订完善,必将推动全国档案开放工作呈现新的良好局面。

2.促进档案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

随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深入落实以及“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级各类为民服务窗口以及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文化馆等兄弟部门都在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当前,就全国范围而言,作为提供档案公共服务主体的国家档案馆还或多或少存在“机关化”的倾向,人民群众前来查档利用、参观展览、文化休闲确实还不像到博物馆、图书馆那样方便。为此,《规划》提出“切实提升各级国家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旨在推动新形势下档案公共服务的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方式方法创新。国家档案馆要以此为导向,持续优化档案利用环境,努力简化档案利用程序,不断提升窗口服务水平。特别是《规划》提出的“鼓励有条件的综合档案馆全年向社会公众开放或延长开放时间”,就是锚定了国家档案馆的公共文化属性,使档案馆像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文化事业单位一样成为开放的公共文化空间。不仅要让广大群众“能进来”,而且“爱进来”,还“留得住”,还要让档案馆成为社会公众获取个人身份认同感和集体记忆的独特“忆空间”。

统筹档案资源

1.建立档案利用调度机制

《规划》的一大亮点就是明确提出了“建立重大活动、突发事件应对活动相关档案利用调度机制”这一全新目标任务。重大活动、突发事件应对往往涉及面广、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形成的档案也具有相同的特点。建立相关工作档案调用机制,旨在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档案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优势,统筹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类型、不同载体的国家档案资源,为党和国家在重大活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作出重要战略决策提供档案支持,凸显档案资源基础性、支撑性的重要作用。各级各类档案部门要主动作为,围绕各项国家战略实施以及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中心工作,以“早收集、早归档,确保及时性、完整性”为原则,加强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要工作和突发事件应对的档案收集、整理等工作,一旦需要,确保知晓相关档案“在哪里”“有多少”,确保相关档案“调得出”“用得上”。

2.推动档案目录汇集

《规划》提出“有序推动文件级目录向全国革命历史、民国、明清档案资料目录中心整合汇集”的任务,是对业已基本完成的这三类档案案卷级目录归集工作的必要延伸,也是对近年来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广泛开展的档案文件级目录著录工作成效的检验。旨在使国家档案主管部门摸清家底,深入了解、有效统筹整合国家档案资源。相信随着这项工作的持续推进,“三个中心”汇集的档案目录必然蔚为大观,不仅能够为档案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必要基础条件,也能为参与建设的各级国家档案馆提供更为便捷的档案资源共享渠道。同时也希望全国其他类型档案馆积极参与到“三个中心”的建设进程中来,在更广的范围内推进档案目录信息汇集共享,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构建更为完整的“记忆宝藏”。地方档案馆也可参照这一做法,在区域范围内开展档案目录全面或专题归集,实现档案资源的有效集中和共享利用。国家档案局正在修订的相关规章,亦将为此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

加大开发力度

1.明确档案开发重点资政育人是档案开发利用的重要目的。《规划》列出了“十四五”时期一系列重要时间节点、重大纪念活动,并特别强调要“深入挖掘红色档案资源”,发挥其在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最近,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十四五”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利用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中形成的具有历史价值、教育功能、纪念意义的档案文献的保护与开发,重点对反映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的档案进行集中开发利用,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规划》还同时要求引导地方各级综合档案馆重点围绕“四史”教育、历史研究、工业遗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一带一路”与跨文化交流等进行专题档案开发。各级各类档案部门特别是综合档案馆要紧紧围绕这些重点开展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更好发挥档案在服务国家治理、传承红色基因、建构民族记忆、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2.丰富档案开发方式

《规划》提出,要“通过展览陈列、新媒体传播、编研出版、影视制作、公益讲座等方式”开展档案开发利用和宣传工作,其中,档案展览陈列被放在了首要位置。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档案展览是最直观、最有效的开发利用和宣传方式。《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依托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举办5~10个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方面的主体展览精品”“依托地方综合档案馆每年举办1~2次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珍品展巡展借展联展”等支持措施。档案部门要以此为契机,不断推出具有档案特色的展览陈列,使更多群众了解档案、走近档案。同时,也要紧跟时代潮流,创新开发方式,加强与各类文化机构的合作,以影视制作、文艺作品、文创产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档案历史文化传播。也要用好传统的编研出版、公益讲座等方式,多措并举,不断推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档案文化精品。

强化数字赋能

1.深化网络利用服务

当前,网络利用已经成为档案利用的前沿方向和发展趋势。为此,《规划》提出“扎实推进各级国家档案馆开展互联网和移动端查询利用服务”。各级国家档案馆要主动适应,像公布接待利用咨询电话、传真那样,把公布接待利用电子邮件地址、建设具有档案服务功能的网站等作为新时期优化深化档案利用服务的“标准配置”,不仅要通过网站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目录,解答利用者咨询,还要结合各自实际和利用需求稳步有序推进开放档案全文在线查阅。特别是要加强与电子政务主管部门、大数据主管部门等的协调,积极主动融入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和“数字政府”建设,以民生档案和开放档案为突破口,将档案查询利用服务融入区域内“一网通办”服务体系,推动档案利用数字化、网络化转型。

2.打造数字利用场景

数字化、信息化为档案利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各级各类档案部门特别是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要按照《规划》要求,继续依托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程等,持续推进包括国家重点档案在内的重要档案整理、数字化和编目著录工作,为档案工作信息化打好基础。《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创新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支持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探索运用语音图像识别技术、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等新技术手段丰富档案展陈形式”等创新举措,相关档案馆要积极探索知识管理、人工智能、数字人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赋能档案信息深层加工和利用,让档案“走出来”“活起来”“亮起来”,为档案插上信息化、数字化的“翅膀”,让档案资源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作者系《规划》起草小组成员)

作者单位:上海市档案局

文章来源:《中国档案》2021年第12期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