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8日 09:33
信息来源:威海市档案馆
浏览次数:
毛主席在空军参加抗美援朝部队轮战报告上的重要批示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唱响这首军歌的日子,曾是一段烽烟弥漫的艰难岁月,也是战火袭来的危急关头。70年时光流逝,当年“空中拼刺刀”的将士大多已不在人世。我军第一代王牌飞行员、指挥员王海将军,在2020年度过了他人生最后一个八一建军节后安息。如今,当我们再次翻开历史的册页,追忆并致敬这些深怀勇气与信念的勇士,仍能切身感受那个热血的年代。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7月初,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介入朝鲜内战。9月15日,“联合国军”7万余人从仁川登陆,悍然向北大举进兵,越过“三八线”,于10月19日占领平壤,向我东北边境逼近。
严峻的国际形势迫使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得不再次直面战场上的强敌。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劳动党的要求,中共中央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援助朝鲜人民,共同抵抗美帝侵略者。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总司令率志愿军部队开赴朝鲜战场。2个月后,志愿军空军奉命入朝配合陆军作战。
召之即来,学习适应新战场
抗美援朝是我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人民空军成立以来参加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志愿军空军在朝鲜战场面对的主要对手是美国空军,敌我双方实力悬殊。美空军各机型共1200余架,包括14个联(大)队,其飞行员飞行时间1000~2000小时,其中许多人具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经验,他们配合娴熟,能够轻松掌握制空权。我军各种机型作战飞机仅200架,分为2个歼击师及2个团,飞行员飞行时间平均不足100小时,缺乏空战经验,制空、对地作战能力有限以及陌生恶劣的作战环境都使我军处于明显劣势。
飞行员和机场罕见的女兵保伞员
1.上兵伐谋
为充分发挥我空军有限兵力的作用,时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就志愿军空军参战的作战兵力、使用策略等问题多次向毛主席、中央军委专题汇报方案,提出:按阶段推进、在实战中锻炼、在指定的地区作战、在分配的地域防守,在有限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去争取胜利。1950年12月4日,毛主席在刘亚楼司令员的报告上批示:“刘亚楼同志:同意你的意见,采取稳当的办法为好。”遵照主席指示,志愿军空军确定了“从实战中锻炼,在战斗中成长”“积蓄力量,选择时机,集中使用”的作战方针,分批部署部队参战锻炼。
2.战前准备
“在陆军基础上建立的空军”有着我军优良的传统和高度的政治觉悟。他们虽然组建不到一年,在环境生疏、气候恶劣、机场保障条件有限(有的只有一条跑道、一块空地)、物资供应艰难的情况下,从领受任务到部队奉命集结,没有丝毫犹豫和退缩。1950年12月21日,空 4 师师长方子翼、政委李世安奉命率第10团28大队进驻安东浪头机场开始实战锻炼。经过思想动员、整编改装、战前突击训练,部队斗志昂扬、决心打好出国作战第一仗。
3.首开纪录
1951年1月21日,28大队在清川江桥上空同美空军编队相遇,大队长李汉首次空战击伤1架敌F-84战斗机。1月29日,在新安州地区空战中,李汉再次击落、击伤敌F-84各 1 架,我方无损。这一次空战开创了抗美援朝空战史上我军击落敌机的先例,获得了非常宝贵的实战经验。部队深受鼓舞,提振了战胜敌人的信心,它标志着志愿军空军在“在战斗中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4.战斗中成长
从1951年9月12日—10月19日,空4师在苏联空军协同下,38天里出动战机29批508架次,与敌空战8次,其中7次是双方兵力达200多架的大机群作战。我军取得击落敌机20架、击伤10架的战果,将空中战线推进到清川江一带,同时掩护了交通运输线和朝鲜境内安州地区正在修建的3个机场。
5.空中拼刺刀
1951年9月25日,美军5批112架混合机群袭击清川江上连接志愿军前后方的咽喉要道新安大桥。空 4 师32架飞机与苏军百余架飞机升空迎战。双方一次投入战机200多架,是当时世界空战史上规模最大的喷气机大拼杀。飞行员刘涌新单机与 6架敌机激战,击落其中一架,最后英勇牺牲。毛主席在空 4 师向军委的报告上作出批示,对他们敢于参加大规模空战的勇敢精神给予高度赞扬:“空 4 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你们予以鼓励是正确的。对壮烈牺牲者的家属应予以安慰。”
1951年10月21日—1952年1月14日,空 3师在轮战的短短86天内,作战起飞23次,取得了击落敌机55架、击伤8架的辉煌战果。开创了一人在一次空战中击落4架敌机等多项纪录,涌现出“王海大队”以及刘玉堤、孙生禄、赵宝桐等英雄集体和战斗英雄。毛主席在空 3 师战报上嘉勉:“向空军第三师致祝贺!”
6.轰炸协同
1951年10月底,志愿军总部命志愿军空军以2、3、8、10师各一部协同志愿军第50军所属部队攻占敌方搜集我情报及指示轰炸我东北城镇、军事目标的重要据点— 大、小和岛。
1951年11月6日,空8师22团在空3师7团、空 2 师 4 团的掩护下,第一次轰炸大和岛,命中率达90%。
11月30日下午,空8师24团1大队9架执行轰炸任务的杜-2轰炸机和11架担负掩护任务的拉-11歼击机编队在出击途中与阻截围攻的敌方30多架F-86机群展开顽强搏杀,击退敌机30余次攻击,且战且进,最终抵达目标上空,将炸弹倾泻在大和岛上。我军拉-11歼击机和杜-2轰炸机击落敌F-86喷气式战斗机3架、击伤5架,开创了世界上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击落喷气式飞机的范例。当晚志愿军第50军成功占领了大和岛。
7.加打一番
1952年5月,中央军委察觉美军有意拖延停战谈判,企图在喘息之后再次发动攻击,命志愿军空军已经参加过或正在作战的歼击机部队进行第二番作战,继续锤炼战斗力,当时称之为“加打一番”。1952年5月19日,空军首长向军委并主席报告《空军歼击机部队加打一番作战计划》,部署以保卫重点工业设施、发电站、鸭绿江桥、一线空军基地等重要目标为主的作战任务,投入兵力为10个航空兵师的19个米格-15歼击机团。在随后的14个月里,我军愈战愈勇,共击落美机206架、击伤52架,胜利完成了保卫交通线等重要目标、掩护地面部队执行反登陆战役准备等任务。1953年4月7日,空15师韩德彩在空战后返航降落途中遇敌偷袭,在油料不足的情况下果断拉起反击,近距离(300米)击落美军猎航组“双料”王牌飞行员费席尔;1953年4月12日,空15师蒋道平击落美军“三料”王牌飞行员麦克康奈尔。因王牌飞行员一再被击落,美方不得不实行了一项王牌飞行员保护政策,召回了在朝鲜作战的王牌飞行员。1953年5月29日夜间,空4师10团副团长侯书军击落一架敌机,首创夜间击落敌机记录。志愿军空军在成长的道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7月19日,志愿军空军在最后一次空战中击落击伤美机3架。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在历时2年8个月的作战中,志愿军空军10个歼击机师的21个团、2个轰炸师的3个大队,计784名飞行员及59733名地面人员参战。战斗起飞2457批26491架次,实战366批4872架次,共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我空军被击落231架、击伤151架,牺牲空勤人员116名。
从学习飞行到参加空战,从后方掩护到前方支援,从单兵拼杀到编队协同,从简单气象到复杂气象条件下作战……志愿军空军一步一步学习现代战争中空中作战的组织指挥和空中战斗及地面保障经验,锻炼出快速反应能力,迅速成长为令世界瞩目的空中力量。
磨砺刀锋,研究对抗新对手
磨刀不误砍柴工。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就对于空军力量的运用、目标与任务、方向与原则、范围及形式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思想、力量、能力、计划和方案等方面研究问题对策,指出空军与实战需求之间存在的不可回避的差距,明确打与练同步、稳扎稳打的作战思想,进而针对性地制定了各阶段作战方针和战术原则。
1.指挥决策
部队快速反应能力首先来自于指挥能力。各级指挥员在原来陆军地面作战的经验基础上学习空战指挥,在飞机装备、飞行编组、战术指挥及具体组织设计实战中的
计划预案等各方面开展学习实践。比如,战前考虑实际情况和自身劣势,对战斗机相互掩护、目标引导、空中指挥等方面做出预案,以便在实战中瞬间做出判断和选择;战斗后根据射击照片等数据,进行攻击效能评估,分析战术战法如何发挥数量的优势。从熟悉新的作战对象,到组织实施技战术动作,各级指挥员在实战锻炼中逐步掌握了空中拦截阻击、围攻清除、保障补给线畅通、轰炸要地、协同地面作战等不同任务的空战指挥流程。
2.技术战术
赢的核心在于指挥,赢的前提在于改进组织方法。空战以分秒计算,时间、空间和重点必须精确、细致、全面地配合。为避敌优势,发挥己长,刘亚楼司令员亲自带领前线指挥员、飞行员开展战术研究,梳理部队基本作战能力,寻找克敌制胜的方案。总结制定了一系列战术原则和保证空中行动协调方案以及编队距离、队形、起飞方法、编组分配、避撞方法、间隔、相互支援的措施,并就对手机型特点和常用技术战法进行针对性研究。通过射击胶卷、复盘推演等,研判对方基本技术战术规律,确定我方策略和应对基本战术。与友邻部队则进行空地、空空协同时的战术使用、目标分配、攻击顺序等演练。
他们认识到,只要有可靠的指挥、战术、技术支撑,性能落后的装备击落先进的飞机并非不可能。经过摸索,空军总结出了利用空间立体区域、多路侧向攻击、机种性能速度差等手段,逼近敌机侧向或尾后,创造最佳攻击时机。
3.锤炼“铁拳”
善战的尖刀部队依靠合力取胜,宛如五指聚拢形成拳头一般的打击力。战斗中,根据敌我数量对比随机应变,确定战术。若我与敌相当,采取进攻为主的态势;若敌明显优于我,坚持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生存优先原则,及时机动规避,掩护迂回,择机反击。部队逐步从独立作战单元对抗向协同作战的思路转变。
4.自信勇敢
有人说,真正的军人本性是不仅敢于牺牲,更要敢于胜利。飞行员内心必须有一种强烈的自信,除了拼技术,更要拼心理素质,没有对胜利的渴求不可能战胜强敌。
韩德彩击落美机“双料王牌”飞行员哈罗德·爱德华·费希尔时年仅19岁,且仅有200多个小时飞行时长。
毕武斌驾杜-2轰炸机在机舱中弹被炸开,领航员、通信员、射击员等机组人员相继牺牲的情况下,他仍不肯弃机跳伞,直到飞到大和岛上空投弹后与战机一同坠毁,完成了最后的轰炸任务。毕武斌牺牲时23岁,践行了出战前“不惜牺牲一切,坚决完成任务”的誓言。
战法成熟,经验升华为理论
在空战中仅凭飞行员的技术胆略和性能良好的战机还不够,最关键的是要拥有符合实际的机动灵活战术以及地面和空中的正确指挥,才能达到在分秒之间歼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空军参战以来,从上至下非常重视战法研究和经验总结。在我军参战初期,敌军运用“圆圈战”战术战法和对抗模式,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思考,各级指战员不断探索总结新的应对之策。参战10个多月后,我军第一个空战战法“一域多层四四制”初步形成。
“一域多层四四制”空战战术原则是志愿军空军在朝鲜战场的一大创造。1951年9月至11月间,志愿军空军与美空军F-86、F-84的混合机群打了几次一二百架大机群空战后,志愿军空军司令部及各部队发动各级指战员总结思考、建言献策,在兵力、编队协同、空中指挥等方面收集了数百条意见建议。通过多次大机群作战的实践验证,很快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比较成熟的战法—“一域多层四四制”战术原则。简单说要点就是:四机编队、多批多路、多层配置、集中一域、协同作战。这一新战法原则在志愿军空军反“绞杀战”期间,广泛运用。引诱、迂回、夹击以及打大机群与打小机群穿插结合的战术致使美军历时10个多月的绞杀战以失败告终。在此基础上,我军又发展了“诱开”“双圆圈”“钳形包围”“上方切入”“两翼夹击”“蛇形队形”“鱼饵”“高速悠悠、低速悠悠”等破敌战术,极大地提升了我空军战斗力。
政治过硬,克敌制胜有优势
美空军向来以果敢、迅猛、纵深突击能力极强著称。70年前,美国空军在半岛上空横冲直撞,对中朝军队阵地狂轰滥炸,对中朝运输线实施绞杀战,切断我交通补给线、空袭我东北边境,如入无人之境。而当时志愿军空军的情况是毫无空战经验、装备落后、技不如人。如果说志愿军空军当时唯一具有的强项就是参战人员基础素质好。他们突出的特点一是绝大部分是从陆军部队抽调挑选来的,有丰富地面作战经验,懂战善战,又经过艰苦环境考验,作风勇敢顽强;二是战斗员大都具有一定文化基础,技战术掌握快,各级指挥员都能正确使用地图、装备,熟悉战场情况,在各编队能够相互支援、协同配合以后,部队战斗力提升很快;三是组织纪律性很强,飞行员驾机在空中时自由度高,全凭思想觉悟高和作风扎实,战前不用动员,自觉听指挥。
事实证明,战士的觉悟素质始终是我军的最大优势。在实力悬殊的对抗中,政治工作就是我军扬长避短的制胜法宝,它能将有限的战斗员能力发挥到极限。空中作战与地面作战最大区别就是无论师、团还是营级飞行员都要面对空中单兵拼杀。长机作为空中指挥员还要组织协同配合,师团级干部不仅是指挥更要冲锋陷阵。而在地面上,飞行员每次战斗起飞和返航都是由地勤人员亲手接送。空中情况复杂多变,战斗极其残酷激烈,牺牲随有发生,因此地面人员同样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就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战前战后、取胜还是失利,稳定部队思想、鼓舞士气、安抚伤员、疏导悲伤情绪、动员协调等思想工作都必须做到位。志愿军空军在战争中表现出的有勇有谋、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气概,令敌人为之震惊。
彪炳史册,星光照亮新航程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年轻的人民空军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获得了初步经验,创造了以劣势装备战胜具有现代化装备敌人的多项“不可能”的历史,涌现了一大批英雄集体和英雄模范人物。此次战役荣获三等功以上单位300多个,三等功以上功臣8000多人,特等功臣16名、一等功臣68名,其中21名被授予英雄或模范的光荣称号……他们的名字有的如雷贯耳,有的默默无闻,但历史永远记载着每一位功臣和烈士的英名与事迹。
为了胜利,志愿军空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空军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统计,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空军及防空部队牺牲人员757名(其中空军116名,防空军641名)。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从数量上看,空军损失飞行员绝对数并不高,但是当时战斗机飞行员是国家稀缺人才。1951年国内总共才有200多名飞行员,战绩最好的“王海大队”就损失了50%,可见比例是极高的。牺牲的116名飞行人员都是我党早期培养起来的第一代飞行员和空勤人员,是我军弥足珍贵的精锐将士。他们有的在参加陆军时就已立下赫赫战功,有的刚在1950年国庆阅兵时飞越过天安门广场,有的是航校刚刚毕业才智机敏的风华青年,有的与恋人相约争取在战场上火线入党……他们忘我牺牲和付出,拼到粉身碎骨,将一腔鲜血抛洒在异国的土地上,用生命捍卫了国家和军人的荣誉。
正是他们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诚既终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人民空军将继承发扬“空中拼刺刀”“铁拳精神”等优良传统和作风,磨砺锋刃,固本创新,为保祖国领空清明、国土长安而备战不懈!
作者:空军档案馆 向晶
来源:《中国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