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7年09月11日 16:52
信息来源:威海市档案局
浏览次数:
午饭安排在查尔斯家中吃西餐。下午两点我们到查尔斯家 时,顾不上看查尔斯夫人为我们准备的午餐,而将注意力集中到漂亮的居室与环境。
这是一座两层小楼,面积大约200多平方米。造型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但红砖白缝的墙面,洁白的门窗框线把整个楼的外观勾画得非常优雅别致。
楼的后院与右侧,是一个花园,用石板铺成的曲径,在青青的草坪中穿过;不太大的水池中游着红红的鲤鱼;用花盆、草把做成的假人,像是钓鱼,像是看鸟,又像是在小憩;蔷薇、爬山虎爬满了屋山头和周围的院墙、栅栏;草坪周围盛开的鲜花姹紫嫣红,真是漂亮极了。主人为我们准备好的午餐已放在草坪上的两张餐桌上,两把太阳伞为我们遮住了灼热的阳光。我们在餐桌旁不时地用手抓着吃那点心和青菜。可能是饮食的不适应,这饭没有引起我们太大的注意,而把眼光老是盯在主人让我们鉴赏的两套锡壶上。这是查尔斯收藏的两套威海卫早期生产的锡镶茶具,一套纯锡制作,壶的外表精碉细刻的两条龙,栩栩如生,微妙微肖。龙的下方刻印着"威海卫"和"德恩垂·劳治"英文字样。 根据这两种文字可以判断,这是威海卫的工匠们专门为马克索尼俱乐部制作的。另一套是紫沙壶,壶的外表是两条用锡片精雕的龙镶嵌的,壶嘴纯锡制作,壶底有非常清晰的"威海卫和盛"中英文字样。
与英国人到威海卫有很大关系。据传,英国人到了威海卫,也学着中国人的样子用泥壶泡茶喝。一次一英国人不慎把壶嘴弄掉了,扔了舍不得,便拿着壶到锡铺去求他们想办法粘上去。在当时,泥壶嘴是无法粘上去的,而聪明的工匠却用锡做了一个壶嘴镶了上去。英国人见了甚喜。其朋友见了也想要,便把自己的壶嘴有意识地打掉送到锡铺去,另镶了一件。颇有经营头脑的店主见状,便打掉了一批壶嘴,制作了一批镶锡壶嘴的茶壶摆在柜台,结果很快被抢购一空。后来壶的外表也镶上了龙,也增加了不少花色品种,成批对外出口。产品的畅销使威海卫的锡铺也一下子增多了,产量也提高了,到了二三十年代锡镶工艺品成为威海卫对外贸易的支柱产业。和盛锡铺是最早生产这种茶具的锡铺之一,也是后期颇有实力的生产厂家。我们后期在苏格兰图书馆还查到了该锡铺当年印有照片的产品介绍书。查尔斯的收藏品属较早时期的产品,工艺精湛、细致入微,比起我们80年代恢复生产的产品细腻多了。我所见到的早期产品,还都是在威海的旧货市场上遇到的,但品像、工艺都没有查尔斯收藏的那套好。从市场经营的情况看,这种产品并没引起当地收藏者的兴趣。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要不怎么会有“墙内开花墙外香”之说呢?据说南京的历史博物馆还收藏了一件,南京的报纸几年前还讲述了这种锡镶壶的生产与发展过程。查尔斯收藏这产品,主要是看上面有威海卫字样,与英租威海卫历史有关,他并不知道这种壶的来历。当听了我们的介绍之后,更加珍惜他的收藏品,并一再要求我们用英文把这壶的生产历史写成文字材料寄给他。正巧,我们这次带给他的礼品就是锡镶工艺品。那是兆龙工艺品厂生产的锡镶盘,两条金色的龙镶嵌在盘中间,火金火亮,比原来的产品多了几分灵气,让查尔斯兴奋不已。